宝宝几个月能翻身、会爬、走路、说话?赶紧对照下~
几个月的宝宝会翻身?几个月的宝宝会爬行?几个月的宝宝会走路?几个月的宝宝会自己穿衣服?这可是新手妈妈们非常关心的话题,来看看这个图解版吧,轻松易读、印象深刻。
每个宝宝的发展都是的,以下时间是平均值,自家宝宝发展的早点或者晚些都是正常的,不必介意。
1个月宝宝
俯卧、握拳、蹬腿、挥动手臂、听声音有反应、感官敏锐、视力比较模糊。
2个月宝宝
开始学习抬头,发现自己的手,偶尔会露出笑容,会有各种情绪的反应
“一举头,二举胸”意味着满1个月时,孩子在俯卧的情况下可以有抬头的动作;满两个月时,不仅可以抬头,而且抬头时胸部也可以离开床面。
趴着不仅可促进颈背部肌肉的发育,利于抬头,而且通过全身肌肉协调,促进大脑对运动功能的控制。婴儿常趴着,还会缓解肠绞痛症状。
如果孩子满3个月,俯卧位时还不能抬头,可能有两种原因:
家长**让孩子尝试过“趴着”的姿势;
还可能是孩子发育存在问题,与喝配方粉和是否补过钙、补过维生素A+D等无关。
3个月宝宝
俯卧可以撑起上身,头可以抬45度,开始把看和做联系到起。一般来说,如果婴儿的发育正常,从3个月开始有翻身动作,甚至可翻身。
而有的家长反应孩子已经3个多月了,竖抱时头还会后仰。竖抱孩子时出现后仰现象,说明孩子的颈部肌肉发育还不能承受竖立的头。遇到这种情况,停止竖抱。
让孩子尽可能多地趴在床上。通过抬头动作逐渐锻炼孩子的颈背部肌肉。只有颈背部肌肉“结实”了,竖抱时才可能承受头部。婴儿在6个月以内,不鼓励竖抱。
4-5个月宝宝
会翻身,会大笑,喜欢注视镜子中的自己
5-6个月宝宝
有支撑能够坐一会,会喃喃自语引起别人注意,躺着的时候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滚动身体
一般来说,孩子满5个月后就不满足于继续躺着了,总想自己坐着。这时家长不要为了满足孩子,而让他靠着沙发等支撑物*自坐,这样对脊柱的发育不利。
此时,仍然应该多让孩子趴着,趴着既利于腰背肌肉和大脑的发育,又可缓解“想坐”的欲望。
当孩子能够坐在床面并能平衡自己身体的晃动时,就是孩子已经有了*坐的能力,只要是在满9个月前完成,孩子的发育就是正常的。
如果在应该*坐的阶段孩子做不到,一定鼓励孩子多趴着。趴着可以锻炼孩子的腰背部肌肉,以及肢体的协调。趴着也有利于控制体重增长。
6-7个月宝宝
可以自己坐、能够灵活翻身、表情较丰富。
7-8个月宝宝
开始爬行、发出的声音增多,理解成人语言的能力增强
对正常婴儿不需要强迫进行爬行训练,婴儿到6~8个月时才会有自主爬行欲望。如果孩子到10个月还不会爬,家长应该带孩子到检查,以确定和下肢肌肉发育是否有问题。
如果婴儿爬得不够“标准”,即不是手膝爬,可以多给孩子练习爬的机会。如果孩子不喜欢爬,而只想站,说明发育没什么问题。但还是应尽可能创造机会多让孩子爬。
8-9个月宝宝
可以扶物站立、喜欢敲打能够发出声音的物品,手部动作较加灵活
10个月宝宝
能够站起来,偶尔可以走几步,可以自己用杯子喝水
孩子是否可以站立,除了与孩子是否有站立的意识和能力有关,还要注意孩子站立时的姿势。如果脚掌能轻松着地,同时又能自己扶着物体站立,才能鼓励他练习站立。
一般在10个月后才会有这样的能力。会站还有一个前提,就是孩子能平衡身体自主的晃动。只要脚跟能轻松着地,身体平衡也能控制得很好,就不会出现站走引起的下肢发育问题。
孩子站立时,如果是脚尖着地,说明还未达到站立的阶段,不要扶着婴儿站立,否则对婴儿脚弓、下肢肌肉发育不利。
而且,一旦形成习惯,会影响走路的姿势。还是应该多让孩子趴着,学会爬,婴儿就逐渐会坐、会站、会走了。一般来说,孩子在一岁之前会站,大动作发育就是正常的。
11-12个月宝宝
能够扶物行走、手指灵活性大大增强,变得好动,能说简单的单字
12-15个月宝宝
学会走路,会弯腰捡东西,有强烈的好奇心,能够简单交流
15-18个月宝宝
喜欢尝试自己洗手、洗脸、能够自如蹲下,能说简单的句子
18-21个月宝宝
能够搬动小物品,身体平衡力发展良好,开始尝试自己解决问题,能够表达自己的一些意愿和要求。
21-24个月宝宝
能够做一些事情,如洗手、上厕所等;手眼协调能力进一步加强;可以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如浇花等。
会走是在会站的基础上完成自身的位移而不跌倒,2岁完成即可。家长注意观察孩子是否会站、会走,不是仅观察孩子是否能站起来,能向前迈步,而是**观察孩子站、走的姿势。
24-30个月宝宝
穿衣服、折衣服;也可以做些家务,如擦桌子、擦鞋等;语言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可以跟别人展开对话
30-36个月宝宝
这个阶段的孩子可以做切、洗、种植等工作;可以用各种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开始主动和小伙伴们打招呼了。
孩子出生后,刚开始出现的是大运动,比如新生儿出生后,医生会检查他的新生儿反射能力,这些反射都属于大运动。我们经常看到小宝宝伸胳膊蹬腿,也属于大运动。**重是延迟大运动发育的原因之一。
“坐、站、走”等都不是学出来的,而是随着发育水到渠成的事。
过早的帮助孩子“学”坐、站、走,可能会对脊柱、下肢造成没必要的损伤哦。
宝宝肠绞痛,妈妈很揪心,到底是什么让宝宝如此痛苦!
宝宝肠绞痛的原因至今还没有一个肯定的说法,但肯定跟宝宝消化功能有关。一般母乳喂养的宝宝不易肠绞痛,但母乳喂养的方式不正确也会引起宝宝肠绞痛。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又应该怎样缓解宝宝肠绞痛症状呢?
宝宝肠绞痛症状
一般从婴儿出生2周后开始至6个月前容易肠绞痛,一旦发作,特征为宝宝常会有反复发生的及哭闹,症状在白天时会比较好,但傍晚或夜间12点前,有些小婴儿会出现突然性大声哭叫,可持续几小时,也可阵发性发作。
哭时婴儿面部渐红,口周苍白,腹部胀而紧张,双腿向上蜷起,双足发凉,双手紧握,抱哄喂奶都不能缓解,而终以哭得力竭、排气或而停止,这种现象通常称为婴儿肠绞痛。
这是由于婴儿肠壁平滑肌阵阵强烈收缩或肠胀气引起的疼是小儿急性中常见的一种。
连续3个星期或以上,每星期**过3天,每天3小时以上的无法安慰的哭闹。现实生活中,如果一个健康的孩子无缘无故地哭闹、尖叫或者激动,而且比正常情况下持续的时间长得多,那就可以认定是新生儿肠绞痛。
连续新生儿肠绞痛的特点为间歇性的哭闹,这种情形与肠套叠很类似。不同的是,肠绞痛的新生儿,不会呕吐也不会解出含有血丝的黏液便。
母乳喂养肠绞痛主要有以下几种喂养方式不当引起的
1、 频换两边喂奶
母亲在喂奶时,母乳的成份会不断地变化。婴儿的吸吮,使内奶水分泌逐渐增加脂肪。
如果在婴儿还未吸尽一边奶,母亲就转换另一边奶,婴儿所能吸到的脂肪比较少,吸取的热量不足,宝宝很快就会觉得饿,母亲则需要多喂几餐。而太多的奶水,会使婴儿呕吐。
含脂肪量过低的奶水里,会有过量的糖份,而宝宝的肚子不能一下子消化这些突如其来的糖份,他感到不舒服、哭闹、打嗝、吐泡、脾气暴躁、排泄绿色的水份等肠绞痛症状。
2、喂奶场地不适合
公开场合喂奶不方便,妈妈只能喂几分钟奶,应付肚子饿的宝宝。如果环境允许,妈妈应尽量喂到宝宝停止吸吮为止。
但如果不方便时,妈妈在喂了应急奶之后,应着,保持奶水拥有充足的脂肪,以便在喂下一餐时(用同一边奶),使宝宝可以吸到高脂肪的奶水。
3、不当喂奶的反应
当婴儿在短时间内吸入太多奶水时,会觉得不舒服,不耐烦。而这些反应常常被误认为正常的婴儿肠绞痛。
通常婴儿会撒娇,过了几分钟,婴孩会开始咳嗽、呛喉、挣扎、拒绝吃奶。母亲的奶水会流出来,婴孩又会回到上吃奶,这样宝宝又会吸到较多令他不舒服的奶水。
奶水流量不稳,太快或太慢,都较加令婴孩感到烦躁。有些婴孩甚至因此而拒绝母乳。
以上就是造成肠绞痛的原因,妈妈可以注意宝宝的动向,及时发现宝宝的问题,赶紧找到应对办法!
宝宝,长眼就是上火了吗?怎么护理才好呢?
在很多家长眼中,孩子眼多、大便干结、舌苔厚白、鼻……都是“上火”造成的!“上火”就得“去火”,可是孩子体内真的有那么多“火”吗?
宝宝这些情况不是上火
指的是宝宝大便干结、困难。比如宝宝出现:大便会痛、会哭、憋红脸用力挤还是出不来、便出来的大便很硬等情况。
对小宝宝来说,较多是由于饮食结构不合理引起的:摄入的膳食纤维不足→导致蠕动慢→食物残渣在道中停留的时间久→水分被重新吸收→进而导致大便干结→出现。
护理方法:
究其根本,应该在宝宝的饮食中多添加纤维素含量较高的食物,如西梅、李子、苹果、梨、火龙果、西兰花、芹菜、红薯等。
那么,还没开始吃辅食的宝宝怎么办?
●母乳喂养:母乳喂养的宝宝很少会出现的情况,所以有条件的妈妈坚持母乳喂养。纯母乳的宝宝反射尚未发育成熟,因此有时无法定时。
只要宝宝母乳喂养的量充足,且宝宝精神状态良好,那么纯母乳喂养的宝宝几天排一次大便,排出来的便便是软软的或者糊糊的,都属于正常现象,不能说宝宝是了。
●奶粉喂养:奶粉喂养容易出现,一定要注意按说明书的提示来冲兑奶粉:勺奶粉时注意自然平勺,先把水倒到**的刻度,再加入相应勺数的奶粉。
尝试了以上的做法,如果宝宝的情况仍然比较严重(比如3天以上没、时十分痛苦等),那就要及时找医生检查,看看是否由其它潜在引起的。
长眼
婴幼儿哭闹的情况较多,但由于泪腺比较狭窄,无法像一样“畅通无阻”地排空眼泪,于是眼泪会滞留在泪管或眼睛中,蒸发后便留下了白色或浅的分泌物,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眼了。
护理方法:
眼过多,很可能会引发结膜炎,所以需要经常用干净、温湿的毛巾或棉球,从眼内侧向眼外侧轻轻擦拭,清理。
如果宝宝的眼很多,颜色较黄较深,并且伴有经常流眼泪、眼睛发红等情况,那就要警惕是否是新生儿泪囊炎或结膜炎症引起的,应及时让医生来诊断。
此外,也要经常宝宝的眼角到鼻梁这一侧,可以帮他疏通鼻泪管。
以上就是宝宝和长眼的正确护理方式,普通下火办法并不一定适用于宝宝,希望照顾宝宝的时候能较加小心哦!
宝宝出生自带4种**能力,如果过半年后还不消失,竟然这么危险!
很多宝爸宝妈都不知道,新生儿小时候是会有一些“**能力”的,能做到一些成年人无能为力的事。
举个简单的例子,成年人无法一边呼吸一边吞咽食物,但新生儿就可以做到。
今天我们要给大家讲的4种宝宝的“特殊能力”,在出生六个月后,依然具有而没有退化,那么很有可能是发育出问题,甚至有可能是患有某些。
游泳反射
新生儿如果俯卧在水里,会自然地做好四肢协调动作,而且是无条件、无意识的行为。
这种游泳反射会在宝宝半岁后逐渐消失,而宝宝有意识的游泳动作要到宝宝八个月时才会出现。
行走反射
行走反射也被叫做无意识步行,指的是由于宝宝**没有发育,所以双脚有时会做出一些无意识动作。
比如说,如果宝宝身体被妈妈托住而保持直立,并稍微前倾,这时宝宝碰到床面或地面的脚就会交替伸出,看起来就仿佛是在走路。
通常在宝宝八周以后就会消失了。而如果到30周的时候,宝宝依然没有退化掉行走反射,那么较有可能是因为宝宝的脑部发生了病变。
抓握反射
抓握反射是指宝宝在三个月大之前,会经常无意识地握紧自己的拳头。这种抓握反射其实也是无意识的行为,一般在新生儿出生五周时拿到峰,而在四个月后渐渐消失。
此后,宝宝的抓握就是有自我意识的自主行为了。但如果抓握反射没有按时消失,就代表宝宝的系统可能有损伤。
拥抱反射
这种无意识的拥抱反射可不是出自于宝宝对世界的善意,而是体现出宝宝的防御性。三个月到四个月大的宝宝,如果有人突然走到ta身边、或者突然有声响,宝宝会立刻伸直外展双臂,屈曲内收到胸前,形成一个拥抱的姿势。
如果新生儿在相应的年龄没有出现这种反射,那很有可能是宝宝的大脑出了问题。因为这种反射是脊髓的固有反射,用以代替宝宝尚未发育的系统。
拥抱反射一般在宝宝出生三个月时为明显,在六个月后就会消失。宝宝出生九个月时如果仍然具有这种拥抱反射,那有可能是宝宝大脑出现了慢变。
对于新生儿的这些“**能力”,家长朋友们一定要及时关注,如果发现在不恰当的时间出现和消失,千万要警惕起来,及时送往检查。希望天下宝宝都能健康地长大!
http://cdyqys.b2b168.com
欢迎来到成都月月亲家政服务有限公司网站, 具体地址是四川省成都双流县成双大道南段986号9栋附104号,老板是唐帮先。
主要经营成都月亲家政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致力于为社会提供高品质的母婴护理服务。 月亲月嫂是成都家庭服务业协会监事长单位、四川省家庭服务业协会理事单位,被市家协评为,被省家协评为“优秀家政企业”。服务项目有:月嫂、育婴师、专业通乳、产后康复护理,打造母婴护理一站式服务平台。。
单位注册资金单位注册资金人民币 100 万元以下。
这里价格实惠,这里生活服务齐全,我们的服务有:成都月嫂电话,成都催乳师上门服务,成都保姆服务价格!欢迎前来合作!